全国服务热线:400-0379-440

新闻中心 PRODUCT DISPLAY

三明军用帐篷導彈女兵的目光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4-29 147 次浏览

  第71集團軍某合成旅女子導彈排中士楊鳳娣穩住身體,微微抬頭,眸子中映射著蔚藍的天空。那裡,一道白色的軌跡正在接近目標。10米,5米……命中!

  結果,和預想完全一樣。此刻,楊鳳娣的目光裡閃爍著從未有過的從容與自信。兩年多前,次扛起導彈發射筒時,楊鳳娣的眼神裡閃爍的還是“膽怯和不確定”。

  700多個日夜,楊鳳娣和戰友們在新戰位上完成了新跨越。她們用汗水與智慧,澆灌出了屬於自己的夢想之花。

  兩年多前,楊鳳娣還是指揮通信連的一名報務員军用帐篷。每天,電話鈴聲此起彼伏,她對那些密密麻麻的電碼和勤務用語熟稔於心。這樣的日子忙碌充實,但楊鳳娣總感覺少了些什麼。

  出生於西南邊陲的楊鳳娣,在無數英雄故事的耳濡目染中長大。從那時起,“像英雄一樣去戰斗”的種子,在楊鳳娣心底生根發芽。

  入伍后,楊鳳娣被分到了指揮通信連。那裡,是許多女兵的戰位所在。一次休息時間,楊鳳娣無意中看到一個導彈女兵的視頻。看著英姿颯爽的女兵和男兵一起戰風沙、斗酷暑、練本領,她感覺內心那根弦被輕輕撥動了。

  后來,聽說單位准備組建女子導彈排,一種躍躍欲試的氣氛在女兵之間蔓延開來。那天熄燈后,楊鳳娣趴在床上,打著手電寫下了一份轉崗申請書。抬起頭時,楊鳳娣才注意到,手電筒的光映亮的何止自己一個被窩军用帐篷。

  等待消息的日子裡,楊鳳娣又一次嘗到了焦灼的滋味。這讓她不由想起了等待入伍通知書的那段日子。未定的結果,總讓她忍不住胡思亂想。於是,楊鳳娣寫了第二份轉崗申請書遞交上去。不久之后,又遞交了第三份。

  接到轉崗命令的那一刻,楊鳳娣長舒一口氣,壓在心底的石頭終於落地。旁邊的戰友把紙巾遞給她,她才發現,激動的淚水已經淌了下來。

  次裝備操作訓練,觸摸著嶄新锃亮的發射筒,楊鳳娣既激動又緊張。扛起17公斤重的發射筒不到一分鐘,楊鳳娣的身體便微微發顫。額前豆大的汗珠不斷滴落,她緊閉雙眼、咬緊牙關,最終還是在“新搭檔”的面前敗下陣來。

  這份沉甸甸的重量,讓她意識到,夢想的大門雖然打開,但實現夢想的路依然陡峭军用帐篷。唯有一路仰視、一路攀登,才能登上山頂,看到最美的風景。

  接下來的日子裡,楊鳳娣不斷向自己發起挑戰。發射筒太重,她就用杠鈴輔助練習,逐步加碼﹔據筒不穩,她就在頭上頂一瓶水,練習身體的平衡感﹔腿部力量弱,她就每天多爬20趟樓梯增強腿勁……

  一次訓練中,因上肢力量較弱,列兵秦嘉麗不慎將發射筒滑落。沉重的發射筒砸到她的手背上,手背瞬間就青了。

  “這麼基礎的訓練都練不好,我是不是不適合這個崗位?”秦嘉麗疼得直掉眼淚。那一瞬間,下連后經歷的一切困難,如狂風暴雨般在她腦海中閃現,她差點想要放棄。

  看著戰友們扛著發射筒微微顫抖的身子,秦嘉麗突然意識到:她們都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就看誰能堅持到底。

  貼上膏藥,擦干眼淚,秦嘉麗重新回到了訓練場。經過3個多月的強化訓練,秦嘉麗成了同年兵中訓練成績更好的一個军用帐篷。她常常憧憬著自己在沙漠戈壁、海濱叢林發射導彈的場景,拼了命給自己鼓勁:“再堅持一下!我一定可以!”

  沒有破繭的勇氣,就沒有化蝶的美麗。如今,導彈排的這群女兵對“美”有了新的定義。不斷加碼的力量訓練,讓她們的胳膊更加有力﹔在太陽下長時間暴晒,讓她們的皮膚變得黝黑﹔日復一日的長跑訓練,讓她們的身形更加矯健……

  現在,談起女艦長韋慧曉、女飛行員張瀟、女指導員馬和帕麗時,楊鳳娣的眼睛依然會閃閃發亮,但她已經不會像當初那樣羨慕她們了。

  “曾經仰望過的高峰,現在似乎觸手可及。”楊鳳娣覺得,自己正在和這些奮斗在不同戰位的“巾幗精英”走在同一條道路上,“隻要保持必勝的信念,終會攀上高峰”。

  雖然在營長和教導員面前拍了胸脯,但馬曉慧心裡還是有些發虛。從零開始組建一支全部由女兵組成的主戰分隊,她們面臨的將是數不清的困難與挑戰。她們能行嗎?

  女子導彈排組建沒多久,一些質疑聲便陸續傳到馬曉慧耳中。讓她欣慰和自豪的是,她們中沒有一人退縮。女兵們奮力拼搏的姿態,給了這位新上任的女排長莫大的鼓舞。

  在男兵中間,譚偉素有“魔鬼教練”之稱。他訓練嚴苛,經常有男兵被訓哭。但譚偉帶出來的兵,個個讓人豎起大拇指。

  讓馬曉慧沒想到的是,訓練場上,譚偉一改往日的“黑臉”,非常平和耐心。“女孩子嘛,總得照顧點慢慢來。”譚偉說。

  盡管知道譚偉出於好意,馬曉慧還是一再要求他按實戰標准來訓練自己。下了訓練場,馬曉慧還針對自己的薄弱環節加碼訓練。

  “初次看到這群姑娘,說實話我不太相信她們能吃得了苦。”說起女兵的成長與變化,譚偉感慨不已,“她們讓我認識到军用帐篷,無論男兵女兵,我們有一個共同的身份:軍人!”

  “看!流星!”大漠深處,一群女兵歡呼雀躍,興奮地望著天空中劃過的流星,完全忘記了訓練的疲憊。

  去年,部隊執行跨區演訓任務。面對班長休假,副班長彭溫雨主動挑起了擔子。盡管做足了心理准備,但初到西北,眼前的荒涼景象還是讓彭溫雨心頭一緊。

  “這完全是無人區啊!”聽著女兵們的感慨,彭溫雨深知此次任務的艱巨。初到戈壁,女兵們很快就出現了水土不服的現象:腸胃炎、皮膚皸裂、喉嚨沙啞、眼睛干澀……

  越是困難越要闖,越是艱難越向前。平場地、扛沙袋、搭帳篷、建廁所……彭溫雨帶領全班人員克服各種困難,不分白天與黑夜地干军用帐篷,硬是搶在男兵之前高標准完成安營任務。

  看著天邊轉瞬即逝的流星,彭溫雨說:“這次演習我們一定能夠打出滿堂彩!我們女兵一點不比男兵差!”

  從東海之濱至塞北大漠,她們和男兵一樣踏海浪、穿沙地军用帐篷、越溝壑,邁著堅定的步伐穿梭在訓練場,將鏗鏘的足跡留在大漠戈壁。

  馬曉慧和彭溫雨的成長是導彈排女兵的縮影。堅韌、頑強、樂觀……這群平均年齡隻有22歲的姑娘們,把青春和熱血傾注到強軍事業中,用智慧和汗水証明自己配得上這個新稱呼:導彈女兵。

  這場針對自己的批評風暴,是馬曉慧主動發起的。起因很簡單:次參加實戰化演練,這群導彈女兵吃了“敗仗”。

  如今,說起當時的表現,馬曉慧仍覺得汗顏——遭遇雷場等待道路開辟時,她們地形勘察不全面、警戒部署不周密,被“敵”偷襲﹔對“敵”偵察無人機實施攔截時,她們發現目標不及時,配合不默契,導致部分兵力暴露……

  “這要是在真正的戰場上,后果不堪設想!”領導的批評、戰友的埋怨、內心的自責,讓馬曉慧意識到:在新的戰位上,練好個人專業技能是最基礎的,想要打勝仗,她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每個人在戰場的戰位不同,看待戰場的角度也就不一樣。”馬曉慧說。她結合戰友們提出的意見,梳理出了針對可能出現的各類特情處置要點和注意事項。

  從這天起,女子導彈排掀起了頭腦風暴。她們相互學習,彼此激勵,全排訓練水平不斷提升。“我們在學習中交流互補,在正反饋的閉合回路中提高戰斗力。”馬曉慧說。

  又一次實戰化演練開始了,女子導彈排再次披挂上陣。這一次,馬曉慧指揮得當,戰友們密切配合,通過了多個特情的考驗。

  一次實彈射擊中,天氣環境異常惡劣。當時,能穩定發射筒已是不易,想要命中目標,幾乎不可能。“大風向北刮,但中途會有數秒的風停期,我們可以利用這個短暫的間隙來捕捉目標!” 射手肖滿琪反復觀察后得出結論。

  抓緊時機,肖滿琪迅速扣動扳機。剎那間,導彈發出射筒,如同利劍一般刺破蒼穹,尾焰升騰,彈道化作一道長虹,在風沙中直奔“敵”機,准確命中目標。

  “之前總有人問我,男兵已經具備較強的戰斗力,這個時候花費時間、精力組建女子導彈排,她們究竟能發揮什麼樣的作用?”在連長張陽陽看來,女兵嚴謹、細致、堅韌,擁有更強的觀察力,“她們的加入,為連隊戰斗力注入了催化劑”。

  這種催化作用,也讓男兵班長呂亞超感同身受。“看到女兵們都這麼努力、這麼優秀,我都不用刻意去安排強化訓練,男兵們自己就會主動要求‘加餐’。”呂亞超說,與往年同階段相比,這一批新兵表現出來的拼勁更足,訓練質效更高。

  種種跡象表明,作為該旅轉型建設的一次嘗試,女子導彈排不僅為女兵提供更加多樣的崗位選擇,而且正在釋放更多戰斗力效能。

  去年深秋,該旅組織綜合戰術演練。面對突然襲擊的“敵”機,指揮所命令導彈分隊前出,擊落“敵”機。主射手馬曉慧與副射手肖滿琪沉著應對、穩定發揮,為演練后續取得勝利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走下演練場,滿身沙土的她們,笑容燦爛。“長發和紅妝離我遠去,從軍走進迷彩的軍旅,戰爭從來沒有性別,強軍的使命女兵同樣擔起……”《導彈女兵》的歌聲在戈壁灘上久久回響。

  次練習扛發射筒,我就出丑了。看著戰友們的目光,作為班長的我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那種滋味至今難忘。

  從那以后,我盯著自己的短板弱項發力用勁。如今,我體格壯了,力量足了,組訓時面對全班戰友更有信心了。

  ,我特意請男兵班長來指導,並挑選了他們最為擅長的展開撤收課目。一次次訓練,早已讓我對整個流程形成了肌肉記憶。我一路過關斬將,力壓一眾男兵,贏得了戰友們一致點贊。

  贊美聲中,我突然想到了那次“出丑”。我很慶幸那次“出丑”是在訓練場上,而不是在戰場上。接下來,我將更加努力提升個人專業技能,努力帶好全班人員,為連隊戰斗力建設添磚加瓦。

  然而,駐訓生活的艱苦讓我始料未及。盛夏的海邊,太陽異常毒辣,發射筒燙得可以煎雞蛋。無孔不入的蚊虫,給本就要求穩定的據筒訓練增加了不少難度。一次考核,當我聚精會神尋找目標時,一隻虫子竟然鑽進我的袖口。伴隨著一陣刺痛,我忍不住劇烈晃動了一下。結果可想而知:這次考核不合格。

  如今回想起來,我慶幸當初堅持了下來。若再讓我選一次,我仍會堅定最初的選擇——在晴空之下,以導彈為伴,與長空相守。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